上一次课我给你们布置了作业——统计两篇公开发表论文的重复率。截止现在为止,我收到区域经济学、西方经济学、世界经济、国贸共四个专业学生的作业。我想就作业做一些点评。
世界经济专业三个同学的作业有很大的进步,确实是认真做了。区域经济专业同学值得表扬,应该说百分之八九十的同学不但做了,而且还就事论事地进行了具体讨论和分析。西方经济学专业学生的作业比上一次要好得多,但和区域经济专业相比还有差距。作业完成最差的是国贸专业,只有一个同学按照我的要求做了。我上次和你们讲了,要完成作业,您们首先要知道作业的问题是什么,您们要针对问题来回答。如果你没有针对问题来回答,那么您实际上就是偏题了。这种情况在考试的时候完全可能得零分,相当于你答的内容和提的问题是偏离的。国贸专业只有一个同学做了统计,更有同学直接引用网上的抄袭率——百分之八十。我请问你这个百分之八十是怎么来的?网上说百分之八十就是百分之八十吗?网上两篇论文抄袭率为80%是道听途说。我们要有几分证据说几分话。别人的话,我们要有批判精神和怀疑精神。首先我们要去验证别人的判断和结论——你自己要去做。你没做的话,我觉得不是一个能力问题而是一个态度问题。
第二讲,我要求你们去读一篇文章,然后去分析问题,写出读后感。但是你们很多都没有去做,就根据我讲的制度方面的问题,空谈一通。一定要记住,我们在这儿学习,首先要继承;其次一定要有针对性。比如说看了一篇文献之后,作者怎么谈这些问题?你最后怎么认知的?我们那个训练,首先你把要别人的东西能够抓住,准确理解;然后才有你的感想。这样才能对你的能力有一个很大的训练。比如这两篇文章,我们把重复率计算出来以后,如果要讨论这个问题,我们要把所讨论问题的本质意义搞清楚,然后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我们能不能用经济学原理来解释它?我为什么要强调这个问题?这个问题不仅仅是我们这两个教授的嫌疑,在这个大环境下,比他们严重的案例非常多。这个已经不是个案问题,而是一个普遍的现象。这样一个普遍的现象为什么会产生?我们能不能用经济学原理来解释,来透视?你们能不能用学过的我教给你们的理论工具来分析这个现象呢?当然我们现在没有定论说谁抄袭谁,我们只是说一个重复率的问题。那如果真要认定抄袭,那又是下一个问题。要认定抄袭,这两篇文章假如说不是同时抄袭另一篇文章的话,那这两篇文章必然有一篇是原创的,另外一篇是抄袭。抄袭别人相当于是偷别人东西,就是偷取别人智力成果。就是说只要两篇文章不是同时抄袭第三方的文章的话,就一定有一方是原创的,是无辜的;也必然有一方是抄袭的。现在我们用重复率,只是一个中性的概念。计算重复率以后你们首先对这个问题要有认知。如果说是抄袭,假如说不是抄袭第三方,那么必然有一个人抄袭,有一个人无辜。抄袭者对被抄袭者也会产生一个伤害。
第二个,假如说一方对另一方抄袭,这个是一个什么样的行为?我们说肯定是一个偷窃行为,偷窃智力成果,偷窃的目的是什么呢,为了获得利益,为了获得名,获得利,或者他要评职称,通过这个要获得他想要获得的好处。通过这个行为,他也要掂量,如果这个抄袭一但被发现,假如成本很高,比如说有高风险,他主观估算的被发现的风险比较高,比如说他没工作了,名誉扫地了。面对很高的成本,抄袭者必然会慎重行事。假如说抄袭成本很低,第一被发现的可能性比较低,第二被发现后惩罚的可能性比较小,那么从成本和收益角度来看,他作为一个个体,在既定的成本和收益情况下,假如说净收益很大,非常非常大,那么这个理性的个体选择抄袭那也是一种理智的行为。这个抄袭行为的成本和收益相比微乎其微,或者说净收益、净效用或者说净利润非常大。在这种情况下他不抄袭才是傻瓜和蠢蛋。
就像我们上课一样的,大家都在上课,有一个老师要办实事,要说实话,而另一个老师不办实事——五十四节课他上那么十八节课或者十五节课,也没有为之付出代价,付出成本;也没有多大的投入。这样的话,不办实事的比办实事的净收益多得多,大得多——几倍、几十倍的悬殊差距。那你说该不该办实事啊?他肯定不该办实事,不办实事是理智的。所以说一个现象要看它背后的制度约束。这个制度约束能不能够提高他行恶的成本,能不能够使他行恶的收益降低,是一个核心问题。
你们还可以从经济学另外的角度来透视。作弊作为一种行为也有需求啊。抄袭也是作弊。抄袭者他为什么需要抄袭?有这个需求,也可能没这个需求。从这个角度来思考,首先我们把这个现象是什么要搞清楚,然后这个现象我们怎么通过经济学的理论来对它进行一个透视,最后这个现象透视以后,我们就要通过经济学理论来进行分析,得出结论。有了结论,自然就有相应的解决之道,也就是参考的政策建议。
如果抄袭被发现的可能性比较低,发现以后惩罚比较轻微,这个是最核心的,那么会导致抄袭现象普遍发生。这个现象会普遍发生,你的政策建议是什么?要增加抄袭被发现的这种可能性,要让抄袭者被发现以后支付的成本比较高。
当然不仅仅是从这个角度了,还可以从其他角度来认知。但是认知的过程一定要就这个事情论这个事情。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区域经济学,西方经济学,世界经济学即使做的比较好的同学,你们还有必要进一步地深化,一定要就事论事,用理论来论述这个事情,有人说这个理论经济学很空洞,空不空洞?你真把这个理论学好了,它不空洞的。它可以和具体的案例血脉相容,和注水文凭的分析一样。注水文凭本质意义上讲是个很具体的问题,但是我们可以把理论和它完全融为一体,进行分析。通过这样的训练以后,第一你对经济学的认知会加强,第二你对应用经济学理论去分析一些具体问题,解决具体经济现象的能力会增强。
目前你们达到没有?还没有。我对有些同学是比较满意的,我记得有个叫彭惠琴的同学,她两次主动给我发完成的作业。不管怎么样,她是在认真地做,而且我觉得文笔还是可以的。那么是不是完全就没有问题了呢?不是。你们真正做好这个文章,如果质量很高,都是可以发表的,当然发表的时候你们不能给我写个什么HMY,LJH这些名字,对不对?你们需要处理,比如说用G大学H教授、L教授代替。你们不能对他们的声誉带来很大的影响,对他们带来很大影响也是对GZ大学带来很大影响。第一次给你们布置作业时候,跟你们讲了,必须严格控制在学术讨论范围之内,不要去外传,说小话——哦,我们经济学院的教授不得了了,还有抄袭行为。这种现象仅仅是他们才有吗,贵州的政府官员,比如省政府的,我国中央政府的官员,有没有这种现象?有没有这些行为?你们要思考。
你们看那个丁学良,他对我国高校问题,对抄袭问题怎么看的?他认为抄袭不仅仅是我国高校的特殊现象,是整个社会体制的问题。当然这个具体的抄袭问题一旦确认,在道义上他们这些做法是要谴责的,这个没什么说的。
所以你们在这一块没有做好的,还要继续做。
还有一个问题——数学统计误差很大。我觉得有误差很正常,但是误差太大的话还是有问题。现在你们对这个重复率要尽量搞准确。第二个要就事论事,就这个事情来讨论。这个问题是公开过的事情,您们用经济学理论具体地来分析。我建议你们去看一看具体的案例分析。
我有个老师叫杨晓维,他现在在北师大做教授,他曾经写了篇文章叫《腐败的经济学分析》,腐败本质意义上讲和我们这的抄袭是不是一回事情?本质上还是有相似的地方。所以你们看看他那篇文章,看了以后,你看下他对腐败是怎么用经济学框架和原理分析出来的。抄袭也是可以这样分析的。你们还可以去网上搜一搜,比如像周其仁的,还有米勒等的《我们身边的经济学》,他们对很多现象,用经济学的原理、方法分析得蛮好的。
我经常讲我们达到一定的认知深度,理论学到一定程度要对生活中一些经济现象进行透视,你才会有很大的认知程度。
那个统计数据,有同学说是相似的字数。相同就相同,什么相似?用词要准确。
这个作业我原以为你们这次就能把它做好看来很困难,那我们再延一周,好不好?你们一定要做。我们以后还有作业。这个课讲完以后,按照以前的惯例,我们还有讨论——讨论我们的作业。有些没有交的同学下次上课前,起码提前一天发给我看看。
这就是今天关于课后作业的进一步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