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他是我老师。老师是我亲人,我不能写他。我写他是不仗义。我请问您,谁是您的老师?谁是真正的师?请问您们各位谁才是您真正的老师?我们国家有一个文学家,也是思想家韩愈,他说了六个字,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一个人配称您的老师,那是因为他可以为您传道,传授道理。他能够给您授业,能够给您传授谋生立业的技能,今后出去有谋生之术。他能够让您对世界,社会,您的生活、不理解的问题和现象,给您答案。给您释疑。只有这样的人,才可以配称为您的老师。现在,所谓这个导师,那个导师,他如果不具备这个能力,我的理解他不配做您的老师。
把学生和老师的关系私人化,利益化,这是学生和导师关系的异化。在美国,您读研究生一年、一年半以后,做论文的时候,论文是某个方向了,确实某些老师在这个方向有研究,才形成一个导师组,三个人或者五个人。您有很多东西去问他们,他们对您论文的相关问题进行讨论和会诊,目的是训练您进行真正的学术研究训练。如果是法德的模式,那么是师傅带徒弟的模式——学生知道这个老师在某个方面确实有研究,他确实在这个地方想向导师学习,想增强自己这个方面的认知能力,冲他去的。
那么G大学J学院是怎么搞的?搞得真正的教授,真正有水准的人在这个地方完全靠边站。搞得一天尽在外面瞎混,乱整乱弄的教师反而很有市场。这个地方我是院级领导,我在这个学院就可以要风得风,要雨得雨,胡作非为,无所顾忌。同样一个教授,你当了院长,副院长就不得了,没有当院级领导的教授那就差得远,可怜得很。哪个教授或老师要是仗义执言,指出问题的症结所在,那就捅了马蜂窝,要倒大霉,因为学院的管理潜规则是不按照规则和程序行事,反而是按照官位的高低、官的好恶和自己的利益原则来行事。这是什么样的逻辑?高校是什么逻辑?要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