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我在想啊,丁学良为什么不是经济学家呢?因为他考虑的是制度、法律问题,但是你看只要是经济学家,他考虑的问题就是不通过法律、不通过法律的强制力,只要有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不满意的话,当事人用脚投票就能很好地解决问题。如果文凭生产的市场是充分竞争的,不善待优秀人才的文凭生产者就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因为优秀人才到你的对手那里去,会使得你的竞争地位弱化。这是经济学家的思维。
作为社会学者,丁学良从法制的角度来,从契约的角度来谈教育质量问题。他讲契约精神,但是他的契约和经济学的契约还不太一样。
不要小瞧杨老师,我看那些人,包括Shleifer,我觉得他们还不错。但是我站在他们的肩膀上也不会矮多少。当然比我幸运的是他们周围环境中优秀而且智商很高的人很多。环境支持他们的创新活动。
你们现在这个环境,哪个老师在外面兼职,哪个老师在开面吃得开,你们就觉得这些人很牛逼,对不对?
你们是来增长知识和见识的。但是你们想法歪了。这个歪不是你们导致的。就像我讲的,十八节课只上八节课的老师,本源意义上不是他的问题,因为这个环境鼓励他这么干,而且还不用承担责任和代价。这是管理规则出了问题。既然这样,教师一般倾向于少投入时间和精力呀,少投入才是聪明的选择呀。像我这样上课的老师那肯定不理智。当有一天我把我的上课方式和一个同事讲了以后,他说那你多累呀。但是我觉得有意义啊。我这样上课,让学生体验了我的思想,我的研究成果出来了,里面很多内容经过加工是可以作为论文发表的。这是我原创性的思想啊。为什么不可以啊?这里面,你们百分之八九十在这里混,我也不怕。今后还有更多人知道我的学术思想和认知能力。
另外很清楚的一点,你要放心,杨老师不是孔庆东。“三妈事件”表明孔庆东是不是一个有修养的人?杨老师跟你们讲课过程中有没有出过“三妈事件”?杨老师有没有不事实依据去污蔑过一个人?别人没有抄袭,杨老师诬陷过别人抄袭吗?杨老师在没有足够可靠事实的情况下说别人是汉奸法学家、汉奸经济学家、汉奸新闻媒体吗?这些事情请问是不是一个学者所为?这些语言是不是应该出自学者之口?
所以,我给你们讲课的时候,你们要思考。有同学可能会说,孔庆东在学生面前引起公愤了,那些学生不要他了。你杨老师给我们上课,你敢去说那几个权势人物的恶行,他们自己给自己安排的研究生就占了总数的三分之一,那这些学生联起手来和那几个权势人物就可以来搞你杨老师,你怕不怕?那您们来搞杨绍政试一试?
我告诉您们,只要您们和您们的这些黑心领导兼导师的人一起来污蔑和陷害杨老师,您们就和文革时期红卫兵搞中学老师、大学老师是一回事情——你没有基本的良知和是非对错观念,你在以丑为美,黑白颠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