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绍政: 实证研究方法的两种基本路径

无论是通过模型的方式来模拟世界、解释世界的方法,还是研究未知的真实世界的方法,从本源意义上讲都是实证的分析方法,实际上就是实证经济学。实证经济学就是研究“是什么的” 这么一种逻辑和学问;规范经济学研究什么呢?它涉及到价值判断,涉及到伦理标准,涉及到比如实证分析有一个理论,有一个结论,然后你可能就认同了这个理论的结论。你最后得出的,通过规范分析,你的价值判断可能就是以这个理论结论作为基础,然后你来分析这种情况应该怎么样,那种情况应该怎么样。这就涉及到你个人的价值判断。这就被称为规范分析方法。你们去读一读弗里德曼的《实证经济学的方法论》,通过这篇文章你们会发现弗里德曼对于这个问题认知很深刻。他讲,人(包括经济学家)好像感觉实证经济学独立于规范分析,独立于价值判断,其实不然。人毕竟也是你所认识世界中的一员,可能带有个人的情感,带有个人对于所研究问题的某种预判,这种预判本质上相当于伦理观、价值观。实证分析得到的结果与预判的不符,可能你就会舍去或修正理论。所以经济学表面上看独立于个人价值判断,实则不然。通过分析人其实很有意思:不同的学者对同一个问题可能有完全不同的政策主张。这可能就是他们的个人价值判断不一样导致的差异,还有可能他的实证分析本身就带有主观色彩、个人预设了价值判断。如果是这样,那么经济学的客观独立性还是不是真的那么绝对呢?这需要认真思考。

通过这儿的研究方法的分析,实际上我已经把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告诉你们了,经济学最根本的研究方法有两种实证研究方法和规范研究方法。实证分析法有两种路径:一种就是模型方法,不符合真实世界的,但是它是有作用的;另一种研究路径就是真实世界的研究方法,越真实越好。

本文将主要就是去探讨实证分析方法的两种研究路径。

一、经济学界对波普理论的吸收和传承——理论的非真实性

波普是一个哲学家。他讲的科学实际上就是经济学中的理论、模型。这些关于理论、科学的学说本质意义上是一回事情。波普对经济学界的影响非常巨大。波普的理论对经济学界的弗里德曼、张五常、林毅夫等学者有重大影响。

我认为对波普理论接受最好的经济学者是弗里德曼。他在1953年写了《实证经济学的方法论》一文。到现在为止张五常、林毅夫等都比不上弗里德曼。张五常在《经济解释》第一章讲到了科学的方法,他的科学的方法也是来自于波普。林毅夫在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和研究生在课堂上关于经济学方法论的讨论也是像杨老师这样讲课,当然学生也有发言,最后由学生整理出来文字材料。这些方法论讨论的核心思想也来源于波普的理论。这就是波普对这些经济学家的影响。

我重点介绍一个,其他的你们自己看相关的文献。以弗里德曼为例。1953年《实证经济学的方法论》基本上是把波普的理论完全移植到经济学研究方法的理念中。弗里德曼的《实证经济学的方法论》认为:一个理论、一个模型肯定有假设前提,在这个假设前提下,一定有逻辑推理,最后得到结论。理论可以预测很多现象。他认为理论或者模型最重要的作用就是解释能力和预测能力。弗里德曼在这篇文章中讲到一个理论的假设前提真不真实根本不重要,假设前提跟现实不符合没有关系,跟现实符合也可以。理论最核心的是能解释经济现象、能预测经济现象。假如两个理论都有同样的解释能力、预测能力,但是其中一个理论更简单,另一个理论要复杂得多,那弗里德曼认为最简单的理论是好理论。他还认为理论的推理过程一定要符合逻辑,逻辑要一致、连贯和自洽。理论的逻辑一致、连贯和自洽很重要,但不是根本的特性。经济理论最根本的特性是这个理论一定要有可证伪性。从本质意义上讲他接受了波普的思想。张五常也是一样,但我说张五常比弗里德曼要差一点。张五常关于经济学方法论有一个认识:约束条件很重要。他认为一个理论不能解释某个经济现象,是因为我们没把所解释现象背后真实的约束条件找到。张五常这样的认识和波普的理论是冲突的。林毅夫我就不讲了,他对波普的理解水平还远得很。

波普关于知识的增长要求认同旧理论的人要服从逻辑。他要知道解释能力更强的理论比旧理论更好时,需要抛弃旧的理论。但是,如果他(追随旧理论的人)不是这样的人,不是服从逻辑和规则的人呢?在我看来波普也没有解决这个问题,对于这样的人最后武力的批判和冲突也在所难免。回过头来再看林毅夫在我们国家经济学研究这块做得相当不错。那他是否像弗里德曼那样、像国外的那些大师级的教授、学者一样完全潜心于学术呢?不是。当然这可能与制度环境、土壤有关系。

二、经济学知识增长的波普验证

从大的方面划分,李嘉图本质上讲可以划归为波普、弗里德曼这一派。他的理论也是高度抽象,与现实不符合。马克思的理论也属于这一派。虽然波普认为马克思的理论是伪科学,但是马克思的理论确是演绎推理,只不过从理论可证伪的角度,马克思可能没很好地去思考这些问题。按照波普的那种认知,请问经济学是不是科学?西方经济学的演进,最初是古典经济理论,然后逐渐有垄断竞争理论。古典经济理论本质上就是亚当•斯密的完全竞争市场价格机制这只“看不见的手”的手的理论,后面马歇尔通过“剪刀”图示把它形式化了——亚当•斯密的供求理论被马歇尔形式化了。张伯伦的垄断竞争理论,包括德国的李斯特,否决了斯密、马歇尔的理论。经济学现在的前沿理论——信息经济学、垄断经济学、公共选择理论、新制度经济学的演进和发展是不是满足波普知识增长的路径呢?不是!为什么现在经济学的演进路径不符合波普的知识增长的路径?波普的理论是如何讲知识增长的?旧的理论被某一个经济现象证伪了。旧理论肯定可以解释很多现象的,但有至少一个现象证伪了旧理论。新的理论能解释旧的理论能解释的现象,又能解释旧的理论不能解释的现象——就是证伪旧理论的现象,这样新的理论才能替代旧的理论。比如在罗宾逊、张伯伦他们写的垄断竞争理论之前,经济学主流理论是:亚当•斯密、 马歇尔他们认为完全竞争的市场是可以实现资源最优配置的,是可以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完全竞争理论假定没有哪一个企业可以垄断市场,没有哪一个消费者、买家是可以垄断市场的,所以他不存在垄断。而且同一市场的商品不存在差异,是同质的,供求双方的信息是对称的。在垄断竞争市场理论中,假设存在很多有差异的产品,很多差别产品存在垄断的因素。这样垄断竞争市场理论得出的结论肯定和斯密、马歇尔的理论不一样。但垄断竞争理论的解释能力是不是一定就比斯密和马歇尔的理论解释能力更强、预测能力更强呢?包括后面我们从放宽假设前提出发的,我们讲完全竞争市场的信息是对称的,是充分的。但现代经济学中的信息经济学从完全竞争市场信息是充分的假设,到放宽假设——认为信息是不对称的,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例如商家对于商品的信息多余买家,这样的情况下商家为个人利益可能进行欺骗性销售,损害消费者利益。又如你去找工作你对自己的能力比厂家更熟悉,你可能会伪装你的能力,去欺骗企业从而获得高工资。斯蒂格利茨、斯宾塞还有很多在这方面的研究有开创性的贡献。主流经济学是研究人们的经济行为,布坎南运用经济学的方法去研究政府政治家的政治行为,政府的政治行为也可以用经济学的方法去研究。刚开始很多人看不惯他,说你这些东西瞎胡闹,是旁门左道,搞得他很被动,后来证明他开创了一个新领域。以上这些本质上都不能满足波普关于知识增长路径的理论。这就引起我的思考:要是按照波普的理论,这些新的理论解释能力预测能力比旧理论强新的理论可以轻而易举的取代旧理论,持不同理论的人的冲突就会消除多好啊!但是我们经济学的演进路径明白无误的告诉我们,现代经济学不满足波普知识增长的路径,不满足波普的理论。那经济学从本质上讲是不是科学?值得怀疑!这说明波普的理论条件还是比较苛刻!所以我们读大师,首先要吸收大师,还要怀疑大师,但不是毫无根据的怀疑,要和你生活、工作之间很多案例连贯起来思考,融会贯通!

三、真实世界的经济学

经济模型是对真实世界的高度抽象,是不真实的,是抽象的。波普、弗里德曼都认为理论、模型是一个猜想或假说,包括假设条件都不需要与现实世界相符合。是不是经济学只有这样一种研究方法?是不是经济学只有这么一种通过不真实的模型或猜想(满足可证伪性)来解释、预测经济现象呢?不是。经济学的研究除了刚才我们讲的建立一些主观的、跟现实不相符的模型来解释、预测经济现象外,还有一种研究路径——研究真实世界的经济学。

什么是真实世界的经济学?亚当.斯密《国富论》的论述方法其实就是在探究真实世界。罗宾逊是和凯恩斯同时代的女性经济学家。科斯在《企业的性质》里提到罗宾逊夫人。罗宾逊夫人认为“对于经济学中的一系列假设,需要提出的两个问题是:它们易于处理吗?它们与现实世界相吻合吗?、、、、、、较通常的是,一种假设是可处理的,而另一种则是现实的。”而科斯认为他的关于企业性质的研究既满足“假设是可处理的”,也满足“假设是现实的”这两个“罗宾逊条件”。罗宾逊夫人、科斯有这样的认知,说明他们认同假设前提要尽可能与现实相符合,注意所研究问题的真实性,越真实越好。亚当•斯密、罗宾逊夫人、科斯、周其仁等是“真实世界”经济学研究方法的代表人物。

四、宇宙飞船启示

我们已经讲了经济学中两种最根本的研究方法:一种通过模型——使用语言、图表、数学来解释、预测经济学现象;另一种是真实经济学,比如科斯的《企业的性质》、《社会成本问题》、周其仁的经济学随笔。我还讲了经济学是不是科学,满足波普的科学界定的条件吗?而且不仅仅是西方经济学,我写过一篇文章叫《论政治经济学范式的转变》,也是用波普的理论来分析《政治经济学》是不是科学。如果从波普的角度看,《西方经济学》不是科学,《政治经济学》也不是科学。

从个人倾向角度,我比较认同不符合真实世界的高度抽象的模型。但是我们生活中很多现象可以启迪你的智慧,可以让你思考。你们知道我国神五宇宙飞船是怎么启示我的吗?那一年杨利伟进入太空,发射的时候我正在看,他对我蛮有启迪。我一直认为按照波普的知识增长路径,抽象的模型、理论、主观的假定,猜想不一定符合现实,只要有预测、解释能力。但现在马上就有一个问题了:你比如说杨利伟乘坐的神舟五号飞船的每一个路径在哪个地方,往哪个方向走、走到哪个地方必须转弯,我们地面的跟踪必须要随时实时跟踪控制。那么他的那个路径——计算机传回来的路径那必须是真实的不能有丝毫的差异,有丝毫的偏差就有可能出现问题。杨利伟乘坐的宇宙飞船的路径那就必须是真实的。这就引起了我的思考:我以前那么推崇波普的理论,但是宇宙飞船的事实让我也真的认同了真实世界的经济学——研究真实世界也是让人接受的可取路径。如果真实世界你认识不清楚,那就会出大问题。如果真实世界是黑箱,你那模型大致可以通过非真实的状况模拟它。但你要真正的对它有一个很深刻的认知,那你还得去探究真实的状况——真实的微观状况,比如现在探讨的基因;真实的宏观状况,比如宇宙空间。我们以前抽象化,但现在就不能抽象化,就是要研究真实的状况是什么。

神五上天给我很强的启示:研究真实世界的经济学,研究我们真实的世界可能也是很有意义的一种研究方法和研究路径。

注意哦!杨老师给你们所讲的东西,我没有剽窃别人。这些都是我自己对这个问题的感悟和思考。我与你们分享了宇宙飞船的启示。宇宙飞船启示了我,我拿来分享,实际上也仅仅是起抛砖引玉。我希望你们能进一步认知。这就是宇宙飞船的启示。

五、简单地总结

模型的方式、数学的方式是一种方法。认识真实世界的方法、真实世界的经济学方法也可能是一条好的路径。这就是我给大家讲了两种方法:一种是模型的方式——与现实不符合;另一种真实世界的方法——怎样更加接近真实。

Leave a Reply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Log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com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Facebook phot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Connecting to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