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绍政: 关于优胜劣汰机制的反思

上一次课,我们讲了一块,那就是根据我们的模型,我们相关的政策建议主要有三条。第一条是降低进入高等学校的行业门槛。让那些有能力提供最低质量标准的文凭生产者都能进入这个行业。这样可以大幅度增加文凭的供给能力。第二条是政府和高等教育行业之间的关系要理顺。理顺关系最核心的是政府作为公共事务的管理者,作为社会事务的管理者,以公共管理者的身份对行业进行管理。另一个是政府作为高校举办者的身份不能与作为社会公共事务管理者的身份存在职能重叠、交叉、混乱和矛盾。第三个建议是高等教育行业的各种投入要素流动性要增加。要素的选择性用途要扩大,以增加要素使用的机会成本,使得通过市场能够准确反映它的机会成本。通过市场对人力资本进行一个市场定价。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得高等教育的各种资源包括高等教育行业外的资源,能够实现一个相对比较优化的配置。这样的建议如果真能实现,如果所有的行业都是竞争程度比较高,那整个社会流行的就是真实文凭。而非注水文凭。

这样的政策建议和我们的现实状况差距远不远啊?如果这样的理想模式真能实现的话,那我们教育的问题可以说就从根本上解决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至少是人才环节的瓶颈被突破了。而且这可不只是人才环节的突破哟。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觉得大环境都应该比较好才行。如果整个社会活跃起来,要素流动起来,或者各种投入要素能够得到一个相对合理的定价,那么这个社会将实现把各种投入要素最佳配置到该配置的用途上去。

我没说是优胜劣汰啊。你们知道优胜劣汰是谁的思想吗?是达尔文的思想。你们认为杨老师认不认同达尔文的思想啊?我不认同达尔文的思想。我是这么认为的。比如说有一个教授,混饭吃的教授真的被揭露出来以后,那是不是他们就不行了啊?是不是因为他们被高等教育这个行业淘汰了,然后他们就被这个社会所抛弃了?他们就被所有的行业所淘汰了?是不是?不是的。他们在高等教育行业不适应,但是他们可能在其他行业很适应呀。他当教授不行,但是可能当销售顾问、投资顾问很行呀。他可以去做其他工作呀。所以被一个行业淘汰,并不意味着被社会所淘汰。这里你们如果还有疑问,那我给你们举个例子。鱼儿在没有水的环境里面,能不能生存?不能。这个环境绝对要把鱼淘汰掉。它要是在我这个环境下,呆上我讲课这么长的时间,鱼儿肯定会死掉。但是鱼儿在水里面就很厉害。在水里面可以呆一天,而我在水里面呆半个小时就会死掉。鱼儿在空气中会死掉,在水中会游的很好。我在水中被淘汰,但是我在没有水的环境生活的很好啊。在寒带北极圈的北极熊,在那个环境它生存得很好。但是他在撒哈拉沙漠还能不能生存?不能啊。把撒哈拉沙漠里的骆驼放在北极去,行不行?它也不能生存啊。说明什么问题?通过这种方式,简单的讲优胜劣汰我不认为就是个好的理念。但是具体给你加了很多限定以后,他不适合这个环境,他不适合这个工作。我们这个是可以的。比如以抄袭为例,假如他以抄袭见长,那至少可以肯定的讲,他这个人作为具有创造性思想来讲,他不具备这样的素质,他的创新能力不强。真正的大学需要有创造性的思维的人才,那种喜欢剽窃的人绝对不适合在这样的环境下生存。抄袭者可能适合于那些不需要多少创新性思考的环境。他只需要执行上级的命令。

我有学生在银行里面,我就问他们,你在这里面感觉行不行?他说行,但是自己干的工作初中生都可以做,甚至小学毕业的人好好训练后也可以做这个工作。如果是这样的情况,那么他的工作是一些基本的流程,需要多少创造性呢?那些抄袭的人在这些不需要创新的流程性工作中能不能生存?肯定能,但是要有一个好的市场定价。现在我国的金融行业有一个好的市场定价吗?据说我们的金融行业是暴利行业,前几天我看到网上有个消息,金融行业的工资据说是全国所有行业最高的。这就有问题了。你一个初中生都可以做到事情,凭什么那么高的工资呢?除非是行政维持的垄断行业。

Leave a Reply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Log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com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Facebook phot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Connecting to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