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统景旅游区游船的技术水平选择的案例分析
不久前,我所在的系组织老师到重庆市统景旅游区旅游。该景区有一条风景如画的小河,凡到这里的游客都喜欢乘船沿河观赏两岸的美景,我们当然也不例外。在乘船旅游的过程中有一个现象引起了我的兴趣。那就是在这条河长五公里左右的旅行航线上同时存在两类船:一类为人力船,是由两个船夫划动船浆,另一个船夫掌握船只行驶的方向。人力船显然费力,速度也很慢。另一类为机动船,只需要一个人开动机器把握好方向盘就行了。机动船的速度是人力船的3—5倍,且耗用的人时数也很少。不过在该旅游航线上行驶的机动船虽然速度快,节省人力,但机器比较落后,并且噪声比较大。这两类船均收取相同的费用,即10元/人次。看着在同一条河流上行驶的运行效率不同的两类船,经济学给我的第一感觉是在收费相同的情况下,跑得快、高效率的船只肯定要胜过跑得慢、低效率的船只,低效益的人力船肯定会被竞争逐出河流,其主人为提高竞争力肯定也会采用机械船,无论哪种情况,最终的结果均是技术水平高的机械船独占鳌头,最终淘汰掉技术水平低的人力船,可是现实情况却是两种技术水平的船只同场竞争的火热场面,是什么原因导致后一种情况出现而不是前一种推理的结局呢?带着疑问、迷惑和不解,我请教了经常跑这种风景区的导游小姐。她很平静地告诉我:“今天是雨天,坐机动船的游客多一些,要是晴天,坐人力船的游客远多于乘机动船的乘客,因为人力船速度慢,游客本来就是来游玩的,他们喜欢在缓缓的行进中享受两岸的自然风光、美景,况且乘坐机动船由于机器太陈旧落后,噪声很大,影响游客的心情。”细品导游小姐的话语,从这个案例中可以得出如下一些经济学启示:
1、决定游船种类的主要因素是市场的需求。从表面上,机动船的运行成本、技术效率远远高于人力船,那么在其他条件相同,特别是顾客对两类船的需求水平没有区别的情况下,机动船的竞争力肯定远高于人力船,那么长期竞争的结果是人力船的淘汰和机动船的市场份额的扩张。但实际情况是简单地假设旅客的消费偏好相同会存在严重问题,市场上大多数游客偏好人力船,对人力船的需求很旺,这就决定了虽然人力船的运行成本高,但它有市场需求,因而低技术水平的人力船反而拥有较大的市场份额。
2、既然游客大多偏好人力船,那为什么航线上还存在一些机动船呢?从前面的分析可知,虽然大多数游客偏好人力船,但毕竟消费的口味是多样化的,因此,肯定有一部分消费者想抢时间,想多花时间在其他旅游景点等,他们将会选择乘坐机动船。机动船的存在同样是由市场的需求决定的。
3、沿着导游小姐的思路,我进一步想。游客不喜欢机动船,一是因为速度快,二是因为噪声大,导致其市场竞争力低。那么为了满足游客的偏好,他们为什么不购买技术水平现代化程度高的游船,这种游船无噪声,并且速度可快可慢,可以根据消费者的偏好来决定游船行驶的速度。如果是这样的技术水平的游船和人力船竞争,我猜想最后的赢家肯定是现代化游船。那为什么该航线上行驶的是人力船和机动船而不是现代化的游船?如果排除船主是非理性的,信息不充分等因素,一个可行的解释可能是该市场的容量有限。如购买现代化的游船虽然技术先进,能满足游客的心理偏好,但需要一次性投入巨额资金(相对人力船和机动船。)如果在该航线上的游客达不到一定的数量,这样的投资肯定会导致投资失败。更何况在我国信贷市场不发达、不健全的情况下,船主即使可以获利,也会由于筹集资金的困难而难于进行投资。
上述案例及分析表明:决定技术水平的高低的依据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是市场的需求。如果我们把人力船比作劳动密集型企业,机械船比作技术密集型产业。那么决定我国现阶段的产业发展战略的标准是市场需求。低技术水平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只要具有巨大的市场需求,那么发展有市场潜力的低技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将是最明智的选择。同样,如果发展高技术产业有市场需求,那么发展高技术产业同样是符合市场经济效率原则的。根据市场原则,很可能自由选择的结果将是劳动力密集产业和高技术密集产业并存,共同发展。上述案例的另一个重要启示是市场的威力远比我们想象的要重要得多。统景风景区旅游航线上的船只的技术水平的高低的选择完全是市场自发作用的结果,政府基本上没有对船只的技术水平的高低加以干预。如果政府以安全等因素限制有市场竞争力的低技术人力船,那么结果可以是高技术的船只的亏本经营,或借助政府力量实行垄断特许经营,独家垄断经营的结果只能是游客的高价付费,消费者的利益严重受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