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绍政:擦黑板的经济学分析

学生在上课前为老师擦干净黑板,在有着尊师重教的我国各级学校普遍盛行。我认为为老师擦黑板,不仅反映了学生尊敬老师,更重要的是学生的这种行为给老师一个干净、整洁的上课环境,能调动老师人力资本的发挥,投入更多的精力、体力,去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果。这最终最大的受益者是上课的全体学生。从经济学的分析可知,擦黑板虽是一件小事,并且仅须付出很低的成本,但全体学生却能为此获得很大的收益,因此擦黑板应该是学生的理智选择。

但是最近我亲身经历的事件却让我深思。我是一位教《西方经济学》的老师,共担任两个班的《西方经济学》教学工作。其中一个班是大班,是由三个小班组成,每小班学生人数为45人,该班共计135人。另一个班是一小班,有45人。当我为小班同学上课时,黑板每次都被擦得干干净净的。当我给大班同学上课时,经常碰到黑板上凌乱不堪,即使我走到讲台,下面的一百多位同学也泰然处之,根本不予理会。为什么大班和小班会是如此截然相反的鲜明对比呢?使我不得不思索:同样是擦黑板,为什么大班学生比小班做得差呢?

“擦黑板”是一种典型的公共物品。公共物品具有两个特点:(1)、使用的非竞争性;(2)、使用的非排它性。所谓非竞争性指使用一种物品不会引起该物品的竞争性使用,其他人一起参与使用不会引起初始使用者收益的减少。所谓非排它性,是指使用者不能排出他人使用。“擦黑板”的非竞争性表现为擦黑板所导致的老师的人力资本有效释放使擦黑板的同学获得收益时不必排除其他同学的不付成本的获得该活动的好处。因为其他同学不付代价地获得该活动的收益对该同学获得的收益没有丝毫影响。擦黑板的非排它性表现为擦黑板的同学不能够排除其他同学免费获得该项活动的收益。因为,既然其他同学属于有权利参与上课的三个小班中的成员,即使不擦黑板也应该来听课。

经济学的常识告诉我,公共物品如果靠私人自愿提供,那么它具有天然的激励不足。擦黑板一个人付出成本,如粉笔灰带来的不舒服,擦黑板付出的辛劳等。虽然全班同学的总收益比较大,但个人获得的收益与总收益相比非常小。即使个人获得的收益高于个人支付的成本,个人从自愿的逐利动机出发愿意提供该活动,最终提供的数量远远低于全班所需的最优数量。进一步分析,公共物品的典型现象是“免费搭车”现象,既然一个人擦黑板,有那么多“免费搭车”,作为理智的个人,理性的选择是不擦黑板,等待别人去擦,自己可以获得更大的收益。但是如果大家都想当聪明的免费搭车者,结果对集体有益的事情却无法获得。

同样是擦黑板,那为什么大班的同学比小班的同学有更小激励去做呢?

小班人数少,是大班的三分之一。小班个人的擦黑板行为,虽然也存在着更多搭便车的行为,但他们是一个相对较为紧密的集体,个人提供产品除了能给自己带来好处外,可能还有其他额外的激励。如得到同学的赞扬,迎得同学的信任等。或者作为一个小集团,他们能够更少成本地组织起来去干这件事情。作为大班,个人只是整个大集团中微不足道的一员,个人行为对集团其他成员的影响甚小,作为理性的个人,如果自己提供擦黑板这些服务,他获得一定的收益时要支付成本;如果其他人擦黑板,他可以不付成本,可以获得同样的收益。既然有这样多人,那么由其他同学主动起来擦黑板的概率就相当大;因此理性的个人必然是自己不擦黑板,专等别人去擦的“免费搭车者”。个人的最优行为在提供公共物品的场合,必然最终导致集体成员受损,即“擦黑板”不进行。

在成员多的集体中如何让单个成员积极行动起来去提供集体享用的公共物品呢?1、给予主动提供公共物品的同学以个人激励。比如在擦黑板的案例中,老师给予同学一定的赞扬,让同学觉得从擦黑板中不仅获得擦黑板的正常的收益,还会获得其他额外的收益,如老师的认可,同学的欣赏等。2、把大集体划分为几个小集体,由各小集体代表去提供大集体的公共物品。比如在上课的大班中,自然地由三个小班组成,老师可以采取分班表扬的方式。即如果哪个班的同学擦了黑板,老师可以采取表扬那个班及那位同学。如果长期这样,受表扬的班级会感觉到老师对他们班的印象差,可能会对他们班级不利,他们会组织起来采取措施,积极擦黑板,以予以补救。3、采取强制措施。既然通过自愿行为不可能提供成员众多集体的公共物品,那么规定凡是参加上课的同学必须轮流分班分组擦黑板,如果不擦将给予惩罚。

Leave a Reply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Log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com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Facebook phot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Connecting to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