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在台湾爆发了规模巨大的倒扁运动。这个运动的核心是反贪腐,要求当时正在执政的民进党首领、台湾地区领导人陈水扁下台。就在当时我就又有个明确的观点——如果陈水扁不主动辞职,只是因为倒扁运动就能使他下台的话,那么可以判定台湾的民主政治是脆弱的,不成熟的和非理性的。为什么这样说呢?陈水扁成为台湾地区的领导人,是根据台湾选民认可的政治程序和选举程序合理合法产生的,那么陈水扁的下台(主动辞职外)也理应由相应的合法的政治程序来进行。民众觉得陈水扁有贪腐、渎职、滥用公权力的嫌疑,他们的示威、抗议如果能够使陈水扁迫于压力主动辞职,那这当然是一种正常的公权力行使者的更换方式。如果陈水扁能够经受压力,不辞职,那么民众的抗议活动只有转变为收集确切的陈水扁贪腐、渎职和滥用公权力的证据,只要证据确切,相信台湾政治领导人的法定任职条件要求将使他任职不合法。这样他就自然会在任职中被依法解职。可是在民进党主政时期,要调查它的党魁的违法犯罪事实和证据,不是不可能,而是党派利益会使这件事进行的难度超乎想象。再加上在一个法治社会,重证据、事实和法定程序,因此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就能完成对陈水扁中途终止政治领导人权力的法律认定和判决。在2006年倒扁运动时,我就想,陈水扁不辞职,如果街头民主政治活动就能够仓促地使陈水扁下台,那就说明台湾的法律程序也太简单、太轻率和太过于受岛内民众情绪的影响。陈水扁行使台湾政治领导人的职责是需要通过法律程序来进行,而不是民众一运动,为了维稳,照顾民众情绪,台湾的政治体制就有一股神秘的力量让陈水扁下台,因为这是合乎民意,让人民满意呀。法律和法定程序的严肃性决定了要想在中途启动罢免程序非短时之功。可是如果耗时长久,那么陈水扁的自然法定任期也满了。因此成熟、稳定和法治的政治民主难以让陈水扁即刻下台。
在证据不确切,不主动辞职的情况下,陈水扁没有因为民众大规模的抗议示威活动而被罢免法定领导人资格的事实标志着台湾的政治民主已经走向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