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看到听到国人对来自国外,特别是欧美、日本、澳大利亚等成熟市场经济体的产品比较放心,对我国能够出口到这些成熟市场经济体的我国产品也比较放心,但是对国产内销的产品却不放心,特别是关系到儿童健康的产品,如婴幼儿奶粉等。这方面的例子有国内婴儿的父母只要经济承受能力许可,来自欧美、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地婴儿奶粉即使比国产奶粉昂贵许多,他们也会买国外的产品,而不会买国产品。我的一个在深圳工作的朋友到香港购物比较方便,小孩吃的奶粉他甚至宁愿跑到香港去买,而不愿意在深圳购买同一品牌的奶粉。孩子吃的鱼肝油、用的尿不湿等,有经济承受能力的家庭一般都会去购买外国的产品,而不会购买本国的产品。这里产生了一个很大悖论,一方面中国制造的产品物美价廉,大量挤占了成熟市场经济体的市场份额,另一方面,很多产品,特别是关系到安全、健康的产品,国内消费者宁愿花很高的价格购买国外产品,而不愿意购买本国产品,给了国外企业很大的出口市场空间。为什么我国的消费者热衷国外的进口产品呢?
国外成熟市场经济体的法律和各种规则使厂家不敢疏忽,提供有缺陷的产品。以美国为例,只要确认产品有缺陷,给消费者造成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厂家就会遭受巨额索赔。美国麦当劳公司1992年卖出一杯49美分的热咖啡烫伤小孩,被判产品有缺陷,造成人身伤害和损失,被法院判处补偿性赔偿和惩罚性赔偿共计286万美元。
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的绝大多数产品的质量安全依据法律授权政府监管。但是他们政府的制度安排使得监管方和被监管方进行勾结而降低质量标准的成本非常高。去年一位从英国回来的硕士和我聊天,谈到了在英国假如判案的法官和当事方在一起聚餐的事情被公众知道,这个法官会失去任职资格,丢掉工作。如果确认受贿、渎职,就会承担刑事责任。作为监管者的政府官员和被监管方的企业人员相勾结的事实如果被公众知道,这些政府官员也会面临前述法官的遭遇。他的姐姐留学英国后在英国一个郡的相当于贵州省发改委的部门任秘书。他姐的感觉是在这个部门担任秘书根本感觉不到权势和威风,和一个公司的文秘差不多。这个相当于贵州省发改委的部门的负责人给人的感觉没有什么特权和势力,发改委的许多工程项目并不需要地方上的相关人员和他进行勾兑。相反,如果真有这样的事情发生,一旦被揭露,这个负责人的工作就没有了。如果有受贿事实,还有牢狱之灾。这个部门负责的市政工程等建设项目,决策权在由市民、议员和相关的专家组成的听证会手中,这个部门主要根据授权进行工作。部门相关人员受到的监督和法律的约束相当严格,且违法后果严重。听了他的讲解我在想这些现象和事实反映了在英国政府官员干违法乱纪的事情如果被公众知晓,政府及其他相关部门有动力和压力纠正那些贪腐的事情,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原因就是这些政府是民选的政府,既然自己的命运掌握在民众手中,民众的意见他们不听吗?出了问题,政府只有查清真相和事实,处理相关责任者,向民众做出交代,取得民众的理解和谅解,执掌政府权力的人员才有可能继续获得民众的委任。在这样的制度安排下,政府还敢和违法乱纪的人员沆瀣一气,狼狈为奸吗?只要敢这样,他们的执政权就会永远丧失,相关人员的工作、身份、地位将会丢失。因此在这样的体制下,政府的公职人员和企业进行官商勾结的成本和代价太大,而尽忠职守、忠于法律却有着光明的前途。正因为如此,政府对企业产品质量的监管流于形式的可能性就相当低了。
官商勾结的成本对官员来讲非常高昂,提供有缺陷的产品对企业而言意味着巨额的赔偿甚至企业的死亡。在这样的制度环境中,制假者和官商勾结者都是在做自戕的事情。因此作为一个正常的有理智的人来讲,怎么会做无异于自杀行为的事情呢?整个市场上有缺陷的产品和假冒伪劣的产品出现的可能性就太低了。在这样的制度环境下,中国的出口企业要想获得一席之地,唯一的办法就是出售没有缺陷的、高品质的价格有竞争力的使消费者放心、安全的产品,否则,没有任何其它办法取得竞争优势。这就是为什么我国的出口产品在国外在国外享有物美价廉的美誉。也是为什么我国的消费者在关系到健康、安全,特别是小孩的健康、安全上,愿意花高价去购买欧美等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的消费品。